元琛科技 | “十四五”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在哪?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这样回答

“‘十四五’期间,(大气污染防治)最关键的是PM2.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,所以在目标(规划)上一定会按这个方向来体现。”9月28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。


当日,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的“2020中国蓝天观察论坛”在北京举行。论坛上,发布了 报告《大气中国2020: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展》,连续第六年追踪并评估中国377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表现。


贺克斌指出,虽然近些年空气质量改善在持续推进、提升,持续向好,但有两大重要趋势不容忽视。一是PM2.5(细颗粒物)虽然有了较大改善,“但越往近期,特别是2018-2019年,改善幅度再往前迈一步的难度越来越大,改善幅度在收窄。”二是臭氧污染问题日渐突出。


“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年,有两个约束性指标,一个是PM2.5降幅目标,还有一个优良天数目标。PM2.5降幅目标基于五年积累,完成已没有悬念,有的(城市)去年年底就已经完成;但臭氧则在不断‘吞噬’掉一些优良天数。”贺克斌说。“‘蓝天’的任务逐渐进入到了规律性的、越来越难的(阶段)。”


基于前述两项重要趋势,贺克斌表示,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会体现PM2.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。具体看,针对PM2.5的目标设计,将体现在平均降幅和差异化的地区降幅上,“针对臭氧,实际上在现有的‘十三五’目标里已有间接针对臭氧(的指标),优良天数就会约束它。‘十四五’(规划)中,臭氧仍然用这种间接约束还是用更直接的约束,现在还在讨论当中,但一定会有针对氮氧化物和VOCs(挥发性有机物)的减排要求,特别是针对VOCs有更强的减排要求。”


贺克斌表示,从污染物看,臭氧问题比PM2.5相对简单,“就是氮氧化物和VOCs。”。但是从治理难度看,“氮氧化物、VOCs比较难治理。一是VOCs的减排和监管有更大难度,二是就算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量都降了,如果相对关系、反应关系掌握不好,还有可能使臭氧升高,这就使臭氧减排时的精细化方案设计和精细化监管难度,相对PM2.5更费劲一些。”